18111547886
全国服务热线:
专业青少年行为矫正、心理引导、辅导训练机构
华辰教育帮您轻松解决孩子问题
青少年沉迷游戏:现状、影响与应对
来源: | 作者:华辰青少年教育中心 | 发布时间 :2025-05-13 | 38 次浏览: | 分享到:
青少年易沉迷游戏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包括心理需求、压力、群体影响、家庭环境和大脑发育未成熟等。

在山城重庆,魔幻的 8D 地形、热辣的火锅美食是城市的独特名片,但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一场悄然蔓延的 “数字危机” 正困扰着无数家庭和青少年。青少年游戏沉迷现象日益严重,已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21 岁男孩跳江事件,就像一记沉重的警钟,在山城的上空久久回荡。这位年轻的男孩,本应处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却因为深陷游戏的漩涡,最终选择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据了解,男孩从事游戏代打工作,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沉浸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日夜颠倒地接单、打单。长期的游戏沉迷不仅让他的生活变得混乱无序,更让他在虚拟与现实之间逐渐迷失自我。在生活中,他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越来越少,现实社交几乎为零,情感沟通出现严重障碍,最终陷入孤独与绝望的深渊。


政策之盾:为青少年撑起 “保护伞”

面对青少年游戏沉迷这一严峻问题,国家和重庆纷纷打出政策 “组合拳”,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筑牢坚实防线。


国家新闻出版署于 2021 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堪称一记重磅 “猛药”,被业界称为 “史上最严防沉迷新规” 。通知明确规定,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 20 时至 21 时向未成年人提供 1 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这一规定就像给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戴上了 “紧箍咒”,从源头上限制了他们的游戏时长,有效减少了沉迷的可能性。在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方面,通知也毫不含糊,严禁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通过实名认证,游戏企业能够准确识别用户身份,从而更好地执行防沉迷措施,避免未成年人绕过监管。


202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则从更全面、更细致的角度,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进行了规范。在网络沉迷防治方面,条例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及时修改可能造成未成年人沉迷的内容、功能和规则,并每年向社会公布防沉迷工作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以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为例,他们不仅要通过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等必要手段验证未成年人用户真实身份信息,还需建立、完善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游戏规则,避免未成年人接触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游戏内容或者游戏功能。此外,条例还明确了学校、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方面的责任,强调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和培训,提高教师对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指导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关注未成年人上网情况以及相关生理状况、心理状况、行为习惯,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时间,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重庆市也积极行动起来,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贯彻落实。重庆市互联网协会在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通知后,第一时间将通知内容传达给相关会员企业,并要求从事网络游戏服务的会员企业严格执行。各游戏企业也纷纷响应,积极调整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为了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重庆市相关部门加强了对游戏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对游戏企业的实名注册、防沉迷系统运行等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整改,并依法依规对违规企业进行严肃处理。这种严格的监督机制,促使游戏企业不敢心存侥幸,切实履行起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


破局之路:多方携手 “拯救” 青少年

解决青少年游戏沉迷问题,绝非一蹴而就,也不能仅靠单一力量,而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同合作,形成强大合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挣脱游戏沉迷的枷锁,重回正轨。


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在预防和解决游戏沉迷问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这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也是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关键。每天抽出一定时间,比如晚饭后的半小时,与孩子进行真诚的对话,倾听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烦恼与困惑,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与尊重,从而愿意主动与家长沟通,减少对游戏世界的依赖。家长要以身作则,规范自身的行为。孩子往往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沉迷于手机游戏、刷短视频,却要求孩子远离游戏,这种教育方式显然缺乏说服力。家长应合理安排自己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周末休息时,家长可以放下手机,与孩子一起参与家庭活动,如一起打扫卫生、做一顿丰盛的晚餐、玩一些传统的家庭游戏等,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还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合理的游戏时间和规则,明确规定每天或每周允许玩游戏的时长,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玩游戏。比如,只有在完成作业、复习好功课之后,才可以玩 1 - 2 小时游戏;并且禁止在吃饭、睡觉前玩游戏,以免影响身体健康和正常作息。同时,要监督孩子严格遵守规则,一旦违反,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如减少下周的游戏时间等。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在应对游戏沉迷问题时也肩负着重要责任。开展网络素养教育课程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系统的课程教学,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网络知识和使用技能,培养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信息辨别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比如,设置专门的网络素养课程,每周安排 1 - 2 节课,课程内容包括网络基础知识、网络道德规范、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如何防止网络诈骗等。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网络的利弊,学会合理利用网络资源,避免沉迷其中。学校要丰富课余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满足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组织各类社团活动,如篮球社、书法社、绘画社、音乐社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参与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发展特长,培养兴趣,充实生活。定期举办文化节、科技节、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他们对游戏的兴趣。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也是学校的重要举措。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限制学生在教学时间内访问游戏网站和玩网络游戏;对学生使用电子设备的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明确规定在课堂上禁止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如有违反,按照校规校纪进行处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及时发现并干预有游戏沉迷倾向的学生。当发现某个学生有沉迷游戏的迹象时,心理咨询教师可以通过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分析沉迷游戏的原因,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和兴趣爱好,从而摆脱游戏的束缚。


社会在解决青少年游戏沉迷问题中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政府相关部门应持续加强对游戏行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把控游戏内容审核,坚决抵制那些含有暴力、色情、赌博等不良信息的游戏进入市场,从源头上减少不良游戏对青少年的诱惑。建立健全的游戏分级制度,根据游戏的内容、难度、受众群体等因素进行分级,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推荐适合他们的游戏,避免青少年接触到不适合自己的游戏。加强对游戏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游戏企业严格执行防沉迷措施,对违规企业依法进行严厉处罚,提高企业的违规成本。社会各界可以积极提供各类公益服务,为青少年创造更多有益的活动空间和机会。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应免费或优惠向青少年开放,举办各种科普展览、文化讲座、阅读活动等,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社区可以组织开展各类青少年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兴趣小组等,让青少年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减少对游戏的依赖。互联网企业和媒体也应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宣传正面的价值观和优秀的文化作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念。制作和传播一些关于青少年健康成长、远离游戏沉迷的公益广告、短视频、文章等,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影响,认识到游戏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 。


未来之光:拥抱无 “网” 忧的明天


家庭的温暖陪伴、学校的精心培育、社会的全力支持,就像坚固的盾牌,为青少年抵御游戏沉迷的侵害;又似明亮的灯塔,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家长们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学校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丰富课余活动,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加强监管,提供更多有益的活动和资源,营造健康的社会氛围。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重庆的青少年一定能够摆脱游戏沉迷的枷锁,在阳光下健康成长。他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追逐自己的梦想,为山城重庆的未来增添绚丽的色彩,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