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1547886
全国服务热线:
专业青少年行为矫正、心理引导、辅导训练机构
华辰教育帮您轻松解决孩子问题
家长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掌握这些技巧很重要
来源: | 作者:华辰青少年成长基地 | 发布时间 :2025-06-19 | 24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亲子沟通中,“听” 往往比 “说” 更重要。很多时候,孩子的心声藏在稚嫩的话语、细微的情绪里,需要家长用耐心和方法去捕捉。学会倾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亲子沟通中,“听” 往往比 “说” 更重要。很多时候,孩子的心声藏在稚嫩的话语、细微的情绪里,需要家长用耐心和方法去捕捉。学会倾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创造 “无干扰的倾听环境”,让孩子敢开口。孩子表达时,最忌讳家长一边看手机、一边做家务,或是频繁打断。家长可以特意留出 “专属倾听时间”—— 比如睡前 10 分钟、周末的一段空闲,关掉电视和手机,专注地看着孩子,说一句 “现在妈妈 / 爸爸认真听你说,你想说什么都可以”。这种 “被重视” 的氛围会让孩子放下顾虑,哪怕是一些 “小事”,也愿意主动分享。比如孩子说 “同桌今天不和我玩了”,此时放下手中的事,蹲下来和孩子平视,就是在告诉他们:“你的感受对我来说很重要。”
学会 “听情绪” 而非只 “听内容”,理解孩子的潜台词。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很多时候会用情绪代替描述。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喊 “我讨厌数学老师!”,家长别急着反驳 “老师是为你好”,而是先捕捉到 “讨厌” 背后的情绪 —— 可能是被批评后的委屈,或是做题受挫的沮丧。可以回应:“你现在好像很生气,是不是在学校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 当孩子感受到 “家长懂我的情绪”,才会接着说出真相:“老师今天批评我作业写错了,我有点难过。” 先接纳情绪,再倾听内容,孩子才愿意继续说下去。
忍住 “说教欲”,用 “回应” 代替 “评判”。很多家长听到孩子的话,第一反应是 “纠错” 或 “讲道理”,比如孩子说 “我不想上学了”,家长马上说 “不上学怎么行?必须去!” 这样的回应会让孩子瞬间闭嘴。倾听时,家长要先 “闭嘴”,用简单的回应鼓励孩子说下去,比如 “哦,原来是这样”“你当时一定很难受吧”“后来呢?” 这些不带评判的话,会让孩子觉得 “我的想法被尊重了”。等孩子说完所有事情,再根据情况引导,比如问 “那你觉得怎么做,下次会好一点呢?” 比起直接说教,孩子更愿意接受自己思考出的答案。
关注 “非语言信号”,读懂孩子没说出口的话。有时候,孩子不会用语言直接表达,而是通过动作、表情传递心声。比如孩子低着头、抠手指,可能是做错事害怕被说;孩子反复拉家长的衣角,可能是想引起注意、求陪伴。家长要多观察这些细节,主动 “翻译” 他们的信号:“你一直拉妈妈的手,是不是想让妈妈陪你玩一会儿呀?” 当孩子发现 “不说出口,家长也能懂”,会更信任家长,之后也会更愿意用语言表达。
给孩子 “完整表达的机会”,不轻易打断。孩子说话可能颠三倒四、重复啰嗦,家长别急着帮他们 “总结” 或 “加快速度”。比如孩子说 “今天…… 今天在公园…… 看到一只狗,它…… 它很可爱,但是…… 但是我有点怕”,家长耐心等孩子说完,再回应 “你看到一只可爱的狗,但有点害怕,对吗?” 这种 “被允许说完” 的体验,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表达有价值,下次也会更愿意详细诉说。
倾听孩子的心声,本质是 “放下家长的‘预设’,真正看见孩子的‘真实’”。当孩子感受到 “无论我说什么,爸爸妈妈都会认真听”,他们才会敞开心扉,亲子之间的信任和联结也会在一次次倾听中变得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