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要先稳住自己情绪再引导孩子平静,可按分步骤应对方案化解危机。第一步按下暂停键,给自己3秒缓冲,若孩子情绪激烈保持距离但不离开视线,还可用递温水、开窗通风等物理降温法;第二步情绪解码,蹲下来平视孩子用比喻降低对抗感,给情绪命名,孩子被理解后攻击性会减弱;第三步引导表达,提供选择权,对不同年龄段孩子转移注意力;第四步事后复盘,平静后和孩子讨论,一起编“生气应对口诀”,建立情绪角。同时要避免威胁、否定孩子感受等雷区,若吼了孩子可事后道歉。下次孩子发脾气先问“他现在最需要什么”,找到答案问题就解决一半。
当孩子发脾气时,确实会让家长感到手足无措甚至崩溃,这种时候最重要的是先稳住自己的情绪,再引导孩子平静下来。以下是一个分步骤的应对方案,帮你快速化解危机:
第一步:按下暂停键(冷静期)
给自己3秒缓冲
👉 心里默数"1-2-3",避免被情绪带着走。
👉 如果孩子情绪激烈,可以保持距离但不要离开视线:"妈妈需要冷静一下,我们等会儿再聊。"
物理降温法
递杯温水:"喝点水再说话好吗?"
开窗通风或换个环境,新鲜空气能缓解紧张感。
第二步:情绪解码(共情阶段)
蹲下来平视孩子
👉 用平静的语气说:"你现在的样子像只喷火龙,是不是特别生气?"(用比喻降低对抗感)
给情绪命名
"是因为积木倒了很沮丧?"
"你希望爸爸立刻陪你玩,但他在忙,所以委屈了?"
👉 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后,攻击性会减弱50%。
第三步:引导表达(解决问题)
提供选择权
"你想现在哭完再收拾玩具,还是先抱抱妈妈再收拾?"
"需要妈妈帮你一起搭积木,还是自己再试试?"
转移注意力
对低龄孩子:"看!窗外有只小鸟在唱歌!"
对大孩子:"要不要画张生气的怪兽?"
第四步:事后复盘(预防下次)
平静后讨论
"刚才你跺脚的时候,妈妈有点害怕,下次可以告诉妈妈'我很生气'吗?"
和孩子一起编个"生气应对口诀"(如:跺脚→深呼吸→说需求)。
建立情绪角
布置一个放有毛绒玩具、涂鸦本的角落,约定这是"冷静区"。
关键提醒
避免踩雷:
❌"再哭就不要你了!"(威胁)
❌"这有什么好哭的!"(否定感受)
✅"妈妈小时候搭积木倒了也会哭,后来发现..."(共情+示范)
自我关怀:
如果实在忍不住吼了孩子,事后可以道歉:"刚才妈妈太着急了,我们重新来一次好吗?" 这反而能教会孩子如何修复关系。
下次孩子发脾气时,试试先问自己:"他现在最需要什么?" 是发泄?是帮助?还是被看见?找到这个答案,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呢~ 🌟